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

2104 / 11 / 23 --- 語文競賽準備-國語演說(基礎版)

     
        上次介紹完數理競賽後,接著當然就是語文競賽囉,不過這篇就只針對我擅長的國語演說,其他的項目雖然有比過,但實在沒什麼好說的,以下就開始介紹這個最有挑戰性,也是最具競爭力的語文競賽項目吧。

        我的國語演說之路大概是在國小三年級開始的吧,當初沒什麼想法,參加的也不過是校內的背稿比賽罷了,慢慢的進步,開始參加市賽,最後四度進入全國賽,兩次得名,算是沒愧對當年一手拉拔我的老師們了。在比賽的過程中,和其他選手的交流,總讓我覺得其他縣市都有所謂的傳承制度,有一套完整的系統,來培養這些有潛力的選手,但台南市卻沒有對國語演說這個項目放太多的心力,比起北部21次的集訓,我們的6次顯得微不足道,大多數時間也是處於閉門造車的狀態,於是我決定要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,希望能幫助到想參賽的人,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。

         首先,這是一個需要漫長的時間來準備,無形中能讓你對國文有更深的體會,寫起作文也有如神助一般(小弟當年會考就拿到了6級分),口語表達也會更流暢,隨著學測名額增加的趨勢,口面試越來越重要,相信國語演說的訓練會幫助你在這方面的表現更加突出。

         俗話說的好:『萬事起頭難(就像科展一樣...)』,國語演說最一開始的準備方向也很模糊,我以我的經驗來看,可以先買一本作文範本,多背文章,不過這並不是要大家抄襲裡面的內容,因為過度的抄襲會壓抑腦中的想法和對題目的敏銳度,而是希望能透過分析別人的文章,多練習架構,與起承轉合的連接,使整篇文章有連貫性,這是最重要的一點,演說就像一趟旅行一樣,繞了一圈總要回到原點,而不是放出去後就收不回來,如此一來就很容易有偏題的情況,我在小三到小五那年大約背了80 ~ 100篇左右的範文,其中包括了大多數常出的題目,對國語演說而言這是必要的過程。

        在比賽的過程中,因為是即席的原因,國演這個項目允許選手攜帶比賽相關的書籍進場,每次比賽都會看到每個選手手上提著大包小包,到全國賽甚至看到帶行李箱進場的....恩這就不解釋了,帶範本阿,文章之類的,確實有安心的作用,萬一真的抽到了不會的題目也能翻書,或許就能找到適合的範文,不過這並不是國語演說最核心的準備方法,我在國二之後參加比賽,幾乎不帶任何書進場,唯有一本筆記本(之後會在進階篇提到),不過如果是初學還是多帶些書吧。

        在基礎篇還要再討問一個很重要的的問題,那就是除了內容(40%) 之外的部分:發音,台風等等。在每個領域都有天才,國語演說也不例外,有的人一上場就有種hold住全場的感覺,有的人總是放不開,不過不變到道理就是:努力練習總是能克服一切的問題,就像電影  -王者之聲一樣,台風語調都是可以經過後天的訓練,在這方面,可以去看朗讀的影片,會有很大的幫助。有個概念要釐清一下:有的人會問,為什麼演說都有一種很不自然的語調?的確很多人為了追求字正腔圓,會刻意的咬字,不過那是錯誤的,演說就是要自然,流暢即可,越到後期的比賽,這種狀況也越來越少,貌似只有國小國中組會有這樣的狀況。

      接著就是漫長的準備和訓練,有一定的底子後請參考下一篇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<<國語演說--進階版>>

 

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

2014 / 11 / 16 --- 數學競賽準備(進階篇)01

        繼上次的數競基礎篇後,這次要來寫關於進階篇的部分,這篇主要是要介紹幾個常用的解題技巧,至於在實戰上就要靠個人的熟練,以及運用。

1.高斯符號:不管是競賽還是類似AMC之類的考試都曾經出過

        關於同餘和二項式定理國中並沒有提到,不過都是簡單的概念,可以先學,接下來就帶幾個例題來看看吧
        這題算是考到快要爛掉的題目了,聽說某一年市長盃決賽就有這一題,這邊就用高斯搭配二項氏定理來解題吧~
再來看一題比較特別一點的題目
既然所求是要個位數,當然是要配合同餘(mod)的概念來解題了
有耐心一點依次把所求變小,就能輕鬆的解出來囉,最後再來一題跟 mod相關的題目吧

同樣的概念再搭配二項式定理,有點小難
是不是有一點感覺了呢?關於高斯符號的部分就介紹到這邊吧,下一篇要來講『偉大』定理

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

2014 / 11 / 09 --- 數學競賽準備(基礎篇)

       To 認真上進的學弟妹。

        近年來,隨著基測的結束,會考時代的開始,儘管未來的趨勢依舊不明,但至少證明了過去只看讀書考試的時代已經漸漸的脫離主流,不管升學條件怎麼改變,我們都應該試著去接受,並且朝這樣的方向準備,而不是抱怨制度的不公,畢竟制度是死的。放眼整個台灣,北中南各區的方式又有所不同,因此僅以南部(作者的經驗)為主。
   
        眾所皆知的,在台南市的競賽成績在整個申請入學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,幾乎可以說是靠競賽成績就能決定是否能擠進第一志願,而眾多競賽中,今天要介紹的是數理競賽的部分,一個對未來的學習極有幫助,又不必花太多金錢,能確實準備的競賽。

        首先在概念上先做個釐清,有人說比數學競賽的要不就是超修,要不就是天才(當然也有兩者兼具),大多數知名的例子是這樣沒錯,但是把時間拉長,以我從國小開始比的經驗來看,能力允許範圍內的超修是適合的,因為在課綱一修再修之下,許多重要的定理不斷的被拿掉,ex : 多年年的國中生是必須學三角函數的,而現在三角函數又拆成兩個部分,一個高二上教,剩下的則是高三,另外反三角函數也被拿掉了(但是在物理競賽是一定要用到的)。而天資這種東西太罕見,我自己也不算是非常聰明,至少從國小到國中每次考資優班都是擦邊進去的,但畢業之後我想我不會輸給那些當初考進來贏我的人,因為 努力 真的可以改變很多東西。

        接著就競賽的本質上做個區分:數理競賽以我的看法分成兩種,一種是比速度與準確度,另一種算是比思考,舉例來說最為知名的 JHMC 就是屬於第一類,城市盃則是屬於第二類,兩者之間在初期會有很大的差別,可能是心態上的調整,或者是臨場感和比賽的壓力,但到後期,慢慢的培養出題感,出錯率就會大幅降低。(補充: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競賽雖然規模更大,但卻不見得是官方所承認的,目前台南市政府承認的就只有市長盃數學競賽和國際數學奧林匹亞(IMO) ,當然還是以準備市長盃為主吧,加分多機會也多,但其他的競賽確實可以累績解題經驗,多參加也無仿。

        進到準備的部分,要先澄清並非努力了就會有收穫,但不努力就什麼都沒有,首先在書籍的方面推薦九章出版的-初中數學競賽教程(有很多大陸準備競賽的書都叫xxx教程,這本的話是繁體的不用擔心),雖然有點難度,但不要急著弄懂,多算多想,累積解題經驗後自然能了解(如果還是不懂就別硬背,可以拿去問學校的數學老師),剩下的其實大同小以所以不再補充,接著有些性質是可以先學的ex:三角函數,算幾不等式,柯西不等式等,之後會在列一張表出來,學習的心態上不要覺得那似乎是高不可攀的,實際上有許多國中的競賽都能用高中的方式破解,而高中的競賽...恩,路還很長啊。

        學完後總是要算一些題目的,推薦的有:環球城市杯數學競賽的考古題和市長盃書學競賽,這兩個是我覺的深度和廣度對一般的國中生而言最夠的,而華羅庚金杯,有年級的限制,ㄧ二年級的可以參考一下。做題目的時候,想不出來可以先跳,並竟練習沒有時間上到限制,所以還是多想多看,建議可以在每週做個小測驗,找個考古題,並且實際計時測驗,當場改完,再來檢討,長久的累績一定能有所突破。

想更上層樓請參考<<進階篇>> 正在撰寫中

 <<在數競上小弟只是小咖,大神路過敬請指教(這篇是寫給正常人的)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