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次介紹完數理競賽後,接著當然就是語文競賽囉,不過這篇就只針對我擅長的國語演說,其他的項目雖然有比過,但實在沒什麼好說的,以下就開始介紹這個最有挑戰性,也是最具競爭力的語文競賽項目吧。
我的國語演說之路大概是在國小三年級開始的吧,當初沒什麼想法,參加的也不過是校內的背稿比賽罷了,慢慢的進步,開始參加市賽,最後四度進入全國賽,兩次得名,算是沒愧對當年一手拉拔我的老師們了。在比賽的過程中,和其他選手的交流,總讓我覺得其他縣市都有所謂的傳承制度,有一套完整的系統,來培養這些有潛力的選手,但台南市卻沒有對國語演說這個項目放太多的心力,比起北部21次的集訓,我們的6次顯得微不足道,大多數時間也是處於閉門造車的狀態,於是我決定要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,希望能幫助到想參賽的人,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。
首先,這是一個需要漫長的時間來準備,無形中能讓你對國文有更深的體會,寫起作文也有如神助一般(小弟當年會考就拿到了6級分),口語表達也會更流暢,隨著學測名額增加的趨勢,口面試越來越重要,相信國語演說的訓練會幫助你在這方面的表現更加突出。
俗話說的好:『萬事起頭難(就像科展一樣...)』,國語演說最一開始的準備方向也很模糊,我以我的經驗來看,可以先買一本作文範本,多背文章,不過這並不是要大家抄襲裡面的內容,因為過度的抄襲會壓抑腦中的想法和對題目的敏銳度,而是希望能透過分析別人的文章,多練習架構,與起承轉合的連接,使整篇文章有連貫性,這是最重要的一點,演說就像一趟旅行一樣,繞了一圈總要回到原點,而不是放出去後就收不回來,如此一來就很容易有偏題的情況,我在小三到小五那年大約背了80 ~ 100篇左右的範文,其中包括了大多數常出的題目,對國語演說而言這是必要的過程。

在基礎篇還要再討問一個很重要的的問題,那就是除了內容(40%) 之外的部分:發音,台風等等。在每個領域都有天才,國語演說也不例外,有的人一上場就有種hold住全場的感覺,有的人總是放不開,不過不變到道理就是:努力練習總是能克服一切的問題,就像電影 -王者之聲一樣,台風語調都是可以經過後天的訓練,在這方面,可以去看朗讀的影片,會有很大的幫助。有個概念要釐清一下:有的人會問,為什麼演說都有一種很不自然的語調?的確很多人為了追求字正腔圓,會刻意的咬字,不過那是錯誤的,演說就是要自然,流暢即可,越到後期的比賽,這種狀況也越來越少,貌似只有國小國中組會有這樣的狀況。
接著就是漫長的準備和訓練,有一定的底子後請參考下一篇
<<國語演說--進階版>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