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 認真上進的學弟妹。
近年來,隨著基測的結束,會考時代的開始,儘管未來的趨勢依舊不明,但至少證明了過去只看讀書考試的時代已經漸漸的脫離主流,不管升學條件怎麼改變,我們都應該試著去接受,並且朝這樣的方向準備,而不是抱怨制度的不公,畢竟制度是死的。放眼整個台灣,北中南各區的方式又有所不同,因此僅以南部(作者的經驗)為主。
眾所皆知的,在台南市的競賽成績在整個申請入學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,幾乎可以說是靠競賽成績就能決定是否能擠進第一志願,而眾多競賽中,今天要介紹的是數理競賽的部分,一個對未來的學習極有幫助,又不必花太多金錢,能確實準備的競賽。
首先在概念上先做個釐清,有人說比數學競賽的要不就是超修,要不就是天才(當然也有兩者兼具),大多數知名的例子是這樣沒錯,但是把時間拉長,以我從國小開始比的經驗來看,能力允許範圍內的超修是適合的,因為在課綱一修再修之下,許多重要的定理不斷的被拿掉,ex : 多年年的國中生是必須學三角函數的,而現在三角函數又拆成兩個部分,一個高二上教,剩下的則是高三,另外反三角函數也被拿掉了(但是在物理競賽是一定要用到的)。而天資這種東西太罕見,我自己也不算是非常聰明,至少從國小到國中每次考資優班都是擦邊進去的,但畢業之後我想我不會輸給那些當初考進來贏我的人,因為 努力 真的可以改變很多東西。
接著就競賽的本質上做個區分:數理競賽以我的看法分成兩種,一種是比速度與準確度,另一種算是比思考,舉例來說最為知名的 JHMC 就是屬於第一類,城市盃則是屬於第二類,兩者之間在初期會有很大的差別,可能是心態上的調整,或者是臨場感和比賽的壓力,但到後期,慢慢的培養出題感,出錯率就會大幅降低。(補充: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競賽雖然規模更大,但卻不見得是官方所承認的,目前台南市政府承認的就只有市長盃數學競賽和國際數學奧林匹亞(IMO) ,當然還是以準備市長盃為主吧,加分多機會也多,但其他的競賽確實可以累績解題經驗,多參加也無仿。
進到準備的部分,要先澄清並非努力了就會有收穫,但不努力就什麼都沒有,首先在書籍的方面推薦九章出版的-初中數學競賽教程(有很多大陸準備競賽的書都叫xxx教程,這本的話是繁體的不用擔心),雖然有點難度,但不要急著弄懂,多算多想,累積解題經驗後自然能了解(如果還是不懂就別硬背,可以拿去問學校的數學老師),剩下的其實大同小以所以不再補充,接著有些性質是可以先學的ex:三角函數,算幾不等式,柯西不等式等,之後會在列一張表出來,學習的心態上不要覺得那似乎是高不可攀的,實際上有許多國中的競賽都能用高中的方式破解,而高中的競賽...恩,路還很長啊。
學完後總是要算一些題目的,推薦的有:環球城市杯數學競賽的考古題和市長盃書學競賽,這兩個是我覺的深度和廣度對一般的國中生而言最夠的,而華羅庚金杯,有年級的限制,ㄧ二年級的可以參考一下。做題目的時候,想不出來可以先跳,並竟練習沒有時間上到限制,所以還是多想多看,建議可以在每週做個小測驗,找個考古題,並且實際計時測驗,當場改完,再來檢討,長久的累績一定能有所突破。
想更上層樓請參考<<進階篇>> 正在撰寫中
<<在數競上小弟只是小咖,大神路過敬請指教(這篇是寫給正常人的)>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